按下医疗产业加速键后,腾讯又牵头承担了“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项目
原标题:按下医疗产业加速键后,腾讯又牵头承担了“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项目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按下“产业互联网”的加速按钮后,腾讯在医疗领域的动作变得更为密集。 11月16日到18日,连着三天,腾讯先是在贵阳,与同仁医院王宁利专家团队启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青光眼科研;接着在杭州,参与了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并成立了医学AI科研专项基金;然后在深圳,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AI辅诊项目。 就在11月初,腾讯医疗健康业务负责人、腾讯副总裁丁珂谈到,未来腾讯医疗健康业务的突破点将聚焦在三个核心能力和两个重点学科:一是包括电子健康卡、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腾讯医典服务,三是医疗AI;两个重点学科则是肿瘤和妇幼。 在这三个核心能力之中,医疗AI被认为是腾讯在医疗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腾讯内部医疗AI相关业务多线并行,比如腾讯觅影融合了腾讯优图、 AI Lab 等多个 AI 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而医疗AI实验室主要做自然语言理解、医学知识图谱等基础技术研究。 11月18日,腾讯牵头承担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AI辅诊项目启动,腾讯将联合合作伙伴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技术(AI+CDSS),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启动的6个试点专项之一,也是继“觅影”承建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后承担的又一国家项目。 项目负责人、腾讯医疗AI实验室主任范伟告诉钛媒体,“CDSS(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对我们来讲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能够跟国内外专家合作在临床环境做测试。我们的目的不是做系统,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AI辅诊项目五大课题,图片来自范伟分享PPT,钛媒体拍摄 课题分五个子课题,范围覆盖诊前和诊疗两个阶段,从主诉的分诊、问诊到临床路径决策支持、医疗健康数据智能分析云平台,搭建出一套整体系统。 范伟告诉钛媒体,这些课题同时进行,由不同的参与方负责不同的课题,项目运作方式以场景疾病为主,再拆解成每一个课题,“因为只有场景的东西才有价值,要不然就变成一个IT产品了。” 在项目启动会的现场,范伟展示了部分项目进展: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推出了心电图智能分析系统;针对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疾病,利用AI视频分析技术进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智能评估;针对头颈部放疗需要,研发了器官快速定位技术。 腾讯医疗AI实验室研究方向,图片自范伟分享PPT,钛媒体拍摄 范伟告诉钛媒体,围绕国家项目,心电、皮肤很关键,皮肤主要是以银屑病为核心。除此之外,心脑血管、癌症、放疗这些方面会继续发展。 而这些研究,腾讯医疗AI实验室都是和不同的合作医院一起展开,比如帕金森运动智能评估是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坚教授一起合作;心电图智能分析则是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一起研发。 孙宁玲教授告诉钛媒体,“AI评估目前对一些复杂心电图能得到很好的一致性结果,甚至在某些地方是优于人工的。”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孙宁玲教授认为在智能问诊、分诊、诊疗过程中都可以有人工智能的应用,“当然这些是一个云的智能平台来进行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