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 Linux系统指的是各种基于Linux Kernel和GNU Project的操作系统发行版。为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运作过程,理解内核与外围支撑系统的关系,加深对开源操作系统的认识,我决定造个轮子——自己定制一个Linux文件系统。 这里有两种实现方法: 加载bios 的硬件信息-> 读取MBR –>执行Grub ->加载kernel–> 加载驱动–> init –> 执行bash 
    利用系统 /sbin/init***(M2)*** 加载bios 的硬件信息-> 读取MBR –>执行Grub ->加载kernel–> 加载驱动–> init –> /sbin/init -> 取得run-level信息 -> /etc/rc.d/rc.sysinit -> services –> /etc/rc.d/rc.local –> mingetty –> login 我们先选择 *M1 *。思路 
    Step1:获得shell版本的initrd.img利用原有系统复制必备部件到新存储器利用 initrd.img机制在RAM Disk中测试搭配原文件内核和模块启动 首先,我们可以写一个脚本 init,使得内核用该文件系统启动后能够直接获得一个Bash。 
 创建脚本 init 其中: /bin目录下是常用命令,init是自己写的脚本,/lib64目录下是应用程序所依赖的动态库。 
 init 内容 现在我们需要使用命令行,创建 bin和sbin目录,向其中添加bash、ls、rm、cp、mv、echo、cat、less等基础命令。由于这些命令需要依赖/lib64等目录下的一些动态链接的共享库,所以需要将依赖的库拷贝到小系统对应的目录下,用ldd命令查询应用程序及其依赖的动态库。完成之后,执行: 
find . | cpio -H newc -o | gzip > /boot/initrd.img 将根文件系统打包成 initrd.img放到/boot目录下。启动时系统会自动执行initrd.img中的init。 费了这么大劲生成 initrd.img,如何测试新建的initrd.img呢,需要在grub启动配置文件当中增加一个入口用于测试。 title CentOS 6 Mini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642.el6.x86_64
initrd /initrd.img 这样重启之后就会出现启动选项了。Step2:完成挂载原系统能力 为了能挂载原系统,必须在 initrd.img中加载原系统运行所必须的驱动模块,比如ext4文件系统的驱动、scsi设备的相关驱动等,/sbin/modinfo配合/sbin/insmod,驱动放到/module Step3:完成拥有管理设备能力(udev)
 利用管理、监控主机设备的服务程序udevd来自动加载所需的驱动模块,比我们自己实现更加可靠。 udevd的规则文件在/lib/udev/目录下,配置文件在/etc/udev/目录下,同时还需要/etc/nsswitch.conf配置的名称服务交换,其依赖的库为/lib目录下以libnss开头的文件,将上述文件拷贝到我们的目录下,然后使用/sbin/start_udev命令可以启动udevd服务。(udevd需要调用一些其他的系统命令,如/sbin/modprobe,可用strace进行跟踪获取)。 
 小系统的目录文件 其中: Step4:完成拥有login登录能力/dev目录下是系统存放可用设备的目录,/log是使用strace命令生成的log记录文件。 由于 login的机制比较复杂,涉及进程管理机制和进程组、控制台等许多方面,因此我们采用 *M2 *,将/sbin/init命令拷到小系统目录下,init脚本改为 #!/bin/bash
exec /sbin/init 将控制权交给 /sbin/init之后,系统启动时就必须等到它完成一系列调用之后,进入login界面,用户才能重新获得控制权。 (编辑:宣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